去年(民國102年)蕃薯藤公布全台十大美味炒飯評選的結果,造成十足的話題性,觀察入選名單,前三名皆為北部店家,接著就是位在嘉義的慶昇小館,可說是南部第一名的炒飯。

「慶昇小館」於民國79年開業,當時這一帶為南北貨的集散地,酒家眾多相當繁榮,戲院更是到處林立,慶昇戲院、華南戲院、新榮戲院等都是當時著名的大戲院。創辦人江榮基曾是現在嘉義知名伴手禮福義軒的老師傅,自己也開工廠製餅,但遇餅業蕭條的時期,只能收山另覓新路,恰好親戚是慶昇戲院的經營者,才有幸在慶昇戲院騎樓下擺攤,「慶昇小館」就是因此得名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ors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台南著名的花園夜市附近,有一家「上好吃牛肉麵」佇立在公園路上,從店名就可感受到經營者的自信與氣魄。

「上好吃牛肉麵」的第一代許經瑞原是那卡西樂手,常到國外進行表演,在經過新加坡時,到當地華僑經營的牛肉麵店用餐,覺得味道相當吸引人,引起高度興趣的他,開始投入牛肉麵的研究,這是經營牛肉麵店最初的契機。民國71年,六十歲的許經瑞卸下樂手的身分,理應要享受退休後的悠閒生活的他,卻選擇在民安戲院擺攤,販賣自己在新加坡所學、再經研發改良的牛肉麵,當時附近有九六新村、大道新村等眷村,當地的居民對牛肉麵情有獨鍾,帶起牛肉麵店的開店潮,同業競爭相當激烈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ors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華味香」這間民國36年就成立的老店,了解它背後的故事,就會發現它與台灣的歷史密不可分。

創辦人郭豫武原在上海擔任會計一職,失業回到潮州,與妻子商量後決定赴台謀生,妻兒兩年後也追隨來台,起初的謀生方式就是扛著扁擔,偕著妻子與兒子郭炳乾沿著路邊叫賣豆漿與青草茶,在新營和白河間叫賣,相當辛苦。在幾位好朋友集資後,開始有了店面,除了販售原本的豆漿油條,還一邊經營快炒店,也就是俗稱的「大排檔」。民國36年,郭家父子遇到了人生的轉折點,一位來自廣東的重病流浪漢因語言不通無法救治,所幸被同鄉的郭家父子所救,這流浪漢原是在北洋政府擔任廚師,為報答郭家的恩情,不藏私地將鴨肉羹、汕頭麵、潮州滷味三種技術教給他們,這三項在日後也變成「華味香」的主力商品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ors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位在台南市最南端的灣裡,有一家已傳承至第三代的「咩 灣裡羊肉店」,創辦人葉丁進已屆八十六歲高齡,雖已交棒給後代,仍每天至店內坐鎮巡視,看著自己努力打拼的事業。葉丁進原本經營冰品店,後來覺得冬天來一碗溫暖的羊肉湯是種享受,將店轉型為夏天賣冰品,冬天改賣羊肉的小攤家。某天朋友建議何不直接改賣羊肉,如此一來四季皆可賺錢,為了掙更多錢養家,葉丁進決定收起冰店,並買下台南戲院附近的羊肉店,在民國68年正式開業專心賣羊肉,沒想到戲院竟逢祝融,店也無辜遭受池魚之殃,只好搬至興南街,當時是個用帆布搭建,規模僅二至三坪的小店,卻被政府以占用公地的理由被迫遷移,幾經輾轉才移到現在的興南街36號。

葉丁進從小接受日本教育,因此做事態度相當嚴謹,「咩 灣裡羊肉店」一天只賣一頭羊,特別之處為吃起來並沒有大家所詬病的羊騷味,秘訣就在於葉丁進發現本土黑山羊其實有等級之分,已配種過的公羊與生產過的母羊皆不適合料理,故堅持使用出生六個月就去勢的溫體小羊,即使成本相差一倍,也絕對不用從國外進口、不知何謂品種的冷凍羊,因賣羊肉,加上小名叫「阿泉」而有了「羊泉爺爺」的稱號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ors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位在台南運河旁、享譽盛名的「周氏蝦捲」是已有五十年歷史的老店,談到創立的故事得要從創辦人周進根的母親開始說起。

周進根的母親在台南運河附近的水仙宮賣小吃,周進根自小就在旁跟著學做菜,但望子成龍的母親希望他能學習更精進的廚藝,因此他十八歲時就向總鋪師學藝,也開始他的辦桌生涯,但中國人的傳統有兇、吉日之分,從民國54年開始,只要遇到不適合嫁娶的日子,周進根就到安平市場擺攤賣自助餐、擔仔麵等,現在知名的蝦捲在這個時期僅是個簡單的配菜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ors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追溯銀翼餐廳的歷史,和中華民國的空軍關係匪淺。民國21年中央航空學校於大陸杭州成立,其中的餐飲部即為最早的前身。由於地緣之便,以淮揚菜為主。抗日期間隨中央政府遷至重慶,因而又加入了川菜的色彩,現今所謂的「川揚菜」特色,便是立基於此。

民國38年隨空軍到台灣,隸屬於空軍新生社(空軍軍官俱樂部前身),專門接待空軍將校級軍官並製作特殊國家節慶或慶功宴時,總統及高級將領的餐點佳餚,偶爾軍官們也會邀請民間友人來用餐。當時的空軍總司令王叔銘將軍注意到這種狀況,於是推動將餐廳民營化。民國42年,餐廳正式轉為民營,並以空軍徽章「銀色飛翼」的象徵「銀翼」為餐廳命名,期許不忘空軍的根本。由當時原班團隊繼續經營,廚師們也是在軍中時就一起合作的伙伴,第一任總經理為張瑞雲先生,他過世後則由林桂英女士擔任董事長,藍隆盛先生擔任總經理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ors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南度小月擔仔麵是起源自光緒21年(1895年)的百年老店,到民國103年正好一百二十歲。光緒年間,洪家先祖洪芋頭在福建海澄到台南府城之間的外海從事漁業,每年清明至中秋期間海象不佳,渡船當有傾覆之險,往往漁獲清淡,俗稱小月,乾脆做個小麵攤生意以度過小月。幸得名師真傳,成為風味特殊的擔仔麵。每每於沿街叫賣時,日本人或是富裕人家會叫至家中,洪芋頭便挑著擔子進門,現煮現吃。

到了第二代的洪公,開始在台南水仙宮前定點販售,並懸掛「度小月」招牌於麵攤前,從此度小月和擔仔麵便結下不解之緣,成為台南府城最富盛名的傳統小吃之一;第三代洪振銘於台南市中正路始有正式店面;及至第四代洪秀宏將家族事業改革為企業化經營,甚至進軍海峽對岸。經歷了上百年的歷史歲月,無論經營的形態為何,始終堅持以傳統古法製作,保持不變的擔仔麵風味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ors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民國66年,正值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,董事長李秀英女士在台北市雙城街的巷子裡,創立了欣葉餐廳,當時店內只有十一張桌子,提供簡單的台式料理。三天親友捧場的蜜月期過後,寥寥可數的客人讓她憂心忡忡。一日來了兩位從國外返台的客人安慰她:在台灣吃了許多餐廳,唯獨在欣葉拿到的餐具是溫熱的,「我進來這裡感覺很安心」,大膽預測這家餐廳不久後必定高朋滿座。這樣的鼓勵讓她彷彿吃了定心丸,餐廳的生意果然也漸入佳境。

開業不久時,有客人認為她端上桌的不過是家常小菜,不登大雅之堂,當場轉身走人;讓她大受打擊。但相反的也有客人認可欣葉的菜餚品質,在此辦理高價的宴席。但結果菜餚都太大盤,只好打包回家。這些客人的意見讓她開始思考,要如何打破當時台菜餐廳只有清粥小菜、無大菜的既定印象,經過多次與廚師的溝通改進,也融入母親早年在神明節慶宴客時的菜色,開始將台灣筵席菜帶入台菜餐廳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ors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以傳統台南料理聞名的「古都食堂」,前身是一個在吉林路騎樓下的小吃攤,於民國79年設立,當時是由第一代楊月照女士負責,主要賣的是快炒海鮮、擔仔麵、以及一些小菜。由於夫家姓朱,大家都稱楊月照女士為朱媽媽。由於小吃攤的生意不錯,三年後便將店址遷移到旁邊的161巷,有了自己的店面,約20多坪,當時取名為「古都海鮮」。後來在民國91年搬遷到目前的店址,並將「古都海鮮」改名為「古都食堂」,現在由第二代的姊弟接手,民國63年次的朱奕哲負責整個餐廳經營,曾在來來飯店擔任甜點二廚的姐姐朱奕如則負責外場管理。

說到廚藝的學習,朱媽媽回憶說:「我的廚藝都是來自婆婆的指導。以前婆婆是在日本獲得助產士的資格,後來在台灣衛生所工作,每次她下班回來就教我做菜,因為我本身對吃也有興趣,對於做菜不排斥,將基本功學了起來。後來想到要做小生意,就想到要做吃的。」朱媽媽的海鮮熱炒、炒螺肉、炒飯、炒麵、或是絲瓜粥等都十分受到歡迎,朱媽媽做小吃攤的時候,都由先生朱永光在一旁幫忙,但生意太好的時候,先生會因為忙到喘不過氣來而生氣,在一旁的客人為了吃到美味的料理,便會幫忙端菜、洗碗,希望夫妻不要吵架,也成為當時有趣的畫面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ors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北平田園創立於民國65年,創立此間小館子的鄧慶瑜老先生,今年已是87歲高齡,故鄉北平的他目前已移民加拿大。但說起這家店的源頭,不能不提到民國42年的東山島之役。國軍在此役人員損失慘重,尤其是鄧爸爸當年所在的傘兵部隊,多數人不是戰死就是被俘,得以平安回到台灣的人,彼此間有一股很特別的生死情誼。因此鄧爸爸和一群戰友退伍後,便開了這家麵食館。這群來自北方的漢子憑著記憶做出家鄉味道,想到什麼就做什麼,因此山東伊府麵、四川旦旦麵、河南焙麵,甚至於槓子頭,都曾經在這裡出現過。小小的店面裡,還有蔣緯國將軍於民國68年題的「田園」二字,是對鄧爸爸照顧軍中同袍、凝聚眾人感情的期許與支持。

原本跟隨父親的腳步投考軍校從軍的鄧中平,民國51年出生,是創辦人鄧慶瑜先生的長子。早年報考軍校,從中正預校、海軍官校,一路讀到政治作戰學校畢業,並投身軍旅。在父親及叔伯們年紀漸長之後,離開了軍隊回到小麵館幫忙。卻發現自己從國家的大軍營投入家庭中的小軍營,父親軍事化的教育在他學習北平田園麵館中各種麵點時,不曾稍稍放鬆。年紀和輩份都最小的他,搬東西、揉麵,什麼粗活都交給他做。也因此練就一身製作牛肉麵的好身手。但他也看到市場與趨勢的變化,對於全部手工的工序產生懷疑,試圖找到更有效率的方法,這種嘗試常常與父親產生衝突。

文章標籤

taiwanors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